导航菜单

全球化进程中英语给文化认同带来的影响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枝繁叶茂,就是因为中华文化的根不仅仅是一条主根、主流,还有许许多多分根、支流。以方言为载体的地方文化(包括地方戏曲、曲艺)是分根、支流,以百川归海之势汇成了普通话这一主流文

化。

语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但人们最容易忽视的却恰恰又是语言问题。自古至今,世界各民族的语言使用情况都十分复杂。以前都是一个民族只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而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的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同一个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已经是很常见的现象。必须承认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所有语言都是平等的,每种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来认识和解释这个世界。

随着岁月的流逝,出于种种原因,已经有很多语言正逐步地走向消亡。同时我们可以大胆预言,虽然现在世界上仍存在6000来种语言,但在今后的大约100年中,有一半左右将不再使用,而余下的仅有的语言将会展开一场激烈地争夺使用者的竞争。由此可推断,几乎所有的语言都正遭受到外来语的威胁。

欧洲发达国家当初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时候,也将自己的语言带向了世界。英语的全球语言霸主地位伴随着其逐步深入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逐步得到了坚实的巩固。在这些西欧语言中,只有英语成为了实质意义上的国际性语言,因为其非母语使用人口数量超越了母语使用人口数量。我们也必须承认,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使用主导地位更是难以撼动的。

不止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内部也正因为英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华大地上,西方文化正连绵不绝地渗透到中国人的行为和意识,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会习俗和文化结构。更有甚者戏称说中国人是“香蕉人”:除了皮肤是黄色的,内在都已经是白色的了。还有人认为“世界上难以找到任何国家,像中国这样把别国的语言当成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语言当作别国的语言。”对此的批评更是激烈,批评者认为,国家大肆提倡学习英语,应试教育更是夸大了英语的重要性,盲目学习外语不仅消耗了人们太多的精力,而且弱化了民族自尊心和认同感,降低了民族凝聚力,助长了媚美畏美的心态情绪。

英语强有力的威胁使得汉语的国际地位明显下降,这标志着中文遭遇危机,不管从人们的思想观念认识或对汉语的学习现状上,还是从现实生活应用、文化的传承来说,中文所遭遇的困难都已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地步。

曾经在国家图书馆举办的“文津讲坛”上,国家图书馆的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对此现状表示忧虑,他在主题为“汉字的再认识”的讲座中指出:当今在校大学生基本人手一本英文字典,没有英文字典的人很少,很多人甚至有好几本英文字典,然而有汉语字典的人却屈指可数。由于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重视汉语,他们的汉语水平实在令人担忧。近些年,对外虽有开设孔子学院来宣扬汉学教育但成效不容乐观,国内虽已掀起传统文化学习热潮但真正是为弘扬国之精神的人少之又少。如果在跨文化传播中从一开始就丧失了文化对等的资格,传播的结果只会令人失望。

跨文化传播中汉语的地位下降,代之为英语更为长久的霸主地位,文化的对等交流将成为空谈。国家语言文化的不重视或者称为由于语言文化所带来的迷惘和堕落而失去对国家的认同感,给一个民族不仅带来的是衰败的前兆,并且隐藏着国家的危机。文化认同是国民对民族和国家认同的基本,可以说没有统一的语言文化就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完整的民族和国家。因而,民族认同感实质上就是对本民族文化具有的认同感,如果我们原本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和精神脊梁正受到冲击而缓慢发生改变,文化认同被漠视甚至摒弃,那么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将经受极大的挑战。

面对外来入侵及内在的不以为意对我国语言文化安全可能带来的危机,唯有借鉴其它国家的语言政策,将被动应付变为主动防范,做到防微杜渐,坚持因势利导,积极在跨文化传播活动中寻求平等对话的机会,将文化认同与民族语言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内心深处,保卫民族语言,捍卫文化认同感!